
食用湿米粉慎食用湿米粉慎防米酵菌酸中毒防米酵菌酸中毒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08月30日 转载于 广州市场监管微信号

陈村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都是广大市民爱吃的大众食品,但在加工或存储过程中稍有不慎,湿米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从而引发中毒。
为加强湿粉类食品安全监管,排查风险隐患,近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第二期安乐“查”饭监管品牌行动“湿米粉统一查”,由花都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酒楼、小餐饮店,购进、贮存和加工制作湿米粉类食品相关情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检查中
执法人员主要检查相关餐饮服务单位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是否按标识要求规范贮存、是否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规范加工制作过程。
同时,重点关注购进的湿米粉类食品包装是否有破损、封口是否有标签、标识是否清晰完整、生产日期是否标注年月日时等。
随后,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多家小餐饮店进行抽取检查,对其证照持有情况、进货单据、供货方资质信息、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湿米粉保质期及贮存等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检查结果
有2家餐饮服务单位存在未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的情况,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现场发出执法文书,要求其立即整改。下一步,执法人员将持续跟进上述餐饮服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每月开展“湿粉统一查”行动,排查风险隐患,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严查包括小餐饮店在内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湿米粉进货查验、食品标签标示、存储等内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截至目前,共检查湿粉生产企业(小作坊)、农贸市场、食品经营企业等34766家次,责令整改49家次,立案查处5宗,罚没17.4万元,取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2家;市本级共抽检湿粉68批次,依法处置1批次不合格食品。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呼吁广大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外观和保质期。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发现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电话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予以查处。
Q1
米酵菌酸是什么?
▲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 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Q2
米酵菌酸如何产生?
▲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
Q3
米酵菌酸中毒怎么办?
▲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Q4
如何选购湿米粉?
▲ 看标签或标示牌(除了要留意食品名称是湿米粉外,还要看配料表标识大米的添加比例是否≥90%)
▲ 留意销售时的保存温度(保质期超过24小时的即食产品的销售温度应低于5℃;保质期超过24小时的非即食产品的销售温度应低于10℃)
▲ 注意湿米粉的感官品质(新鲜的湿米粉应无酸味、馊味、霉味及其他异味)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437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