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力争203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平居世界前列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10月22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王竹天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国发布的13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涵盖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四大类,这四类标准有机衔接、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管控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能够涵盖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食品类别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为‘十四五’期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竹天表示,通用标准即基础标准,覆盖面大、影响面广,是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骨架,食品安全通用标准涉及各个食品类别,覆盖各类食品安全健康危害物质,对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进行了规定。因涉及的食品类别多、范围广,标准的通用性强,因此通用标准构成了标准体系的网底,包括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等12项原有标准。今年9月16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同颁布了第13项通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与同期修改后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共同构成了我国对食品中致病菌的限量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是我国大众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种类繁多,风味多样,购买方便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相对于预包装食品,散装即食食品在制作、销售过程中,易受到污染,更具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王竹天表示,两项标准的同时颁布,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全过程管理,助推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遵循科学性、强制性、合理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协调性。”王竹天表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标准框架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标准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主要发达国家趋于一致,各有所长;部分类别标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标准的健康保护水平能够满足保障消费者健康需要。但王竹天同时指出,我国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有待加强。
王竹天表示,不同的群体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比如媒体和消费者,希望标准能“包打天下”“一标解所有”;生产企业则将其视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的保障,同时也希望通过标准来达到商业目的;对监管部门而言,标准是认证认可的前提,监管执法的依据;对标准管理者而言,标准是食品安全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底线,食品生产的最低要求,也是非唯一的风险管理手段,如果明确管理措施能够达到目的,则一般不设立标准。
“十三五”期间,我国成立了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优化了标准审查程序,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等文件,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实现“到203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王竹天表示,我国标准的科学技术仍比较薄弱,“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开展多方面工作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规划顶层设计,解决标准中的重复交叉矛盾,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评估。开展对现有标准的跟踪评价,从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三个方面对各类标准开展系统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完善。
王竹天表示,希望下一步能够将我国标准质量加以提升,在2035年到达世界前列,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有效实施,让食品安全标准在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168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