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战略推动成都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07月23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化”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标准化水平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实力。
2016年10月,成都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助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合作协议》,2017年,又提出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实施品质提升行动,着力建设“品质成都”。
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成都以更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以更高标准繁荣城市文化、保护优化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改进城市治理,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品质成都”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今年6月,全市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项、国家标准1571项、地方标准577项(现行有效410项)、团体标准61项,拥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94项;拥有国家级标准创新基地1个,研究中心1个,在整体筹划推进标准化战略、构建成都先进标准体系、标准化改革和创新、推进成都标准国际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标准化给成都带来了深刻变革与幸福温度。
为主动争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成都标准化工作的支持,2016年10月,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助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合作协议》(有效期五年)。
5年来,在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成都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将标准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系统推进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加强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政策、资金、人才、硬件保障。
目前,成都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技术标准资助纳入成都产业新政“50条”和科技创新政策,共落实资助资金3562万元。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的“必考内容”,形成政府牵头、部门主抓、区(市)县主推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国家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投入运行,先后举办中德、中英、中国—南亚等10余场国际标准化会议。
作为城市治理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标尺,标准化为成都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成都围绕产业经济、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建设、国际合作、生态文明、交通提升、城市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九大”标准升级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功立项ISO国际标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这是国内首个核聚变领域立项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参与ITER计划科技成果的重要体现。大唐线缆通过牵头起草国际电信联盟标准ITU-TL.79《用于微管气吹安装的光纤光缆及组件》,跻身国际一流通信企业;硅宝科技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使“中国造”产品占领80%国内市场并进入欧美市场;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新都区高质量开展国家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成都市商务局制定实施《楼宇经济术语》《商务楼宇等级要求》《商务楼宇公共服务规范》3项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把农业标准化贯穿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建立涵盖种子种苗选育、种植养殖、收获以及运输贮存加工等各个环节、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这一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标准体系,让创新驱动有标引领、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转型升级有标支撑。
一方面,成都不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西部地区首个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落户成都,开展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实施的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并通过验收。
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行动,2021年,全市新增25家企业,累计145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新增对标产品29项,累计101项,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提升质量的动力和活力。
与此同时,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再创佳绩。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研制的《天然气 硫化合物测定 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等2项国际标准获得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二等奖,并荣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奖。四川省饲料工作总站研制的《饲料添加剂 磷酸三钙》等15项国家标准获得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三等奖,实现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在该奖项上的新突破。
不仅于此,为推动成都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成都大力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
以打造标准联通“中国—南亚”的战略枢纽为目标,依托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开展南亚国家和地区标准化立法、战略规划和标准体系研究,先后高质量举办中德、中英、中国—南亚等10余场国际标准化会议,促成了中国与孟加拉国、尼泊尔签署《标准化合作备忘录》。
强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建立覆盖主要外贸地区、主要外贸目标市场的TBT预警网络,开展对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化学品、机电产品、食品和消费品、儿童用品等与我国外贸业关系密切的国外法规通报评议活动,累计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信息超过2000余条;围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开展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口大宗贸易商品中外标准化分析,对出口型企业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切实推动了国际贸易合作。
产业标准升级行动 制造业领域,成都高新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获工信部第四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农业领域,“郫县豆瓣”“蒲江雀舌”等地标产品入围“中欧互认100+100”名单,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3.6%; 服务业领域,开展国家级楼宇经济服务标准化试点,打造全国一流的楼宇经济“服务品牌”。 技术标准创新行动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正式获批成立,在全国率先构建“央地协力、共建共享”技术标准创新模式,在搭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实践,有力支撑了地方重点产业“走出去”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标准提升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天府金融指数”进一步表明,成都西部金融中心优势明显,在农村金融方面排名全国第一,总指数排名全国第六。 文化发展标准提升行动 新都区积极开展国家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文体服务专项类标准化试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新增平乐古镇·天台山旅游、安仁古镇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江堰市升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标准国际交流合作行动 国家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成功建设,创新构建中国—南亚标准化合作工作会议机制,与南亚8国标准化机构、南亚区域标准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 交通标准提升行动 高标准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295万人次,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26位。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12条,国际(地区)航线达114条。新开通“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通达24个海外城市,开行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生态文明标准提升行动 在全国首创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及标志管理制度,累计对5万余台工程机械实行“身份证”管理和在线监管,成都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建立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大气污染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 城市建设标准提升行动 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广泛推广应用,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普及率达95%。2017年以来,国家优质工程奖增加13个、省级优质工程奖增加103个、工程项目鲁班奖增加7个。 社会发展标准提升行动 高标准建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所,实现医联体基层全覆盖,459个医疗机构互认检验结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成都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243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