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百年话标准(23):标准与质量携手,共筑中国品质之魂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06月11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质量管理整体思路开始转型,引进发挥市场作用的质检管理方法和标准化手段逐渐得到重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不断升级,先后发布了诸多质量管理标准,并将符合标准作为国际合作与贸易往来的基础。尤其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旨在为各类组织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为质量管理体系互认提供一致性基础。1989年,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第一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SAC/TC151)。1991年,我国作为P成员正式加入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由此,拉开了我国质量管理国内和国际标准标准化工作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数百次提到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多次提到质量问题,包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内容。质量标准化工作伴随着我国质量管理需求的升级,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对质量工作更加重视。一方面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为突破口,解决严重质量问题;一方面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1989年12月2日,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成立,负责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同时对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开展研究。1992年10月,我国以等效采用的方式,引进国际ISO 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发布了GB/T 19000-1992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成为我国质量管理体系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次携手,从此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在我国广大企业中扎根、发芽,历经30余年不断改进与丰富,与中国企业在质量崛起之路上共同前进。
为了满足我国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随之不断丰富,从引进萌芽期、推广应用期到创新发展期,逐渐完善。
一是引进萌芽期。该强调通过流程控制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该系列标准是对我国众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的启蒙,引导许多优秀企业开始重视质量管理,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该系列标准已经成为协调、消除技术壁垒的共同准则,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提供一致性基础。
二是推广应用期。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进口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认识到我国质量差距,“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出口也面临严峻的质量竞争。我国的许多先进企业确立了质量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质量管理使得产品和服务质量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树立了我国的民族品牌。2003年11月认证认可条例开始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相关产品质量认证逐步兴起,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企业依照标准建立与企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手册,对企业的领导、资源、过程、绩效等方面实现体系化管理,使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精细化,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以质取胜意识。2008年和2016年又先后对该系列标准进行了改版修订,并增加了顾客满意系列标准、人员能力系列标准、卓越绩效管理系列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家族不断丰富。这一时期,通过标准宣贯+认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企业内部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有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63万余张,颁发证书及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约每3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中就有一张来自于中国。
三是创新发展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质量发展之间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质量势在必行。这一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新需求,对质量管理领域标准进行了两方面创新。一方面是以我国优秀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为基础,提炼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质量最佳实践标准,如以中国航天二院为代表的《质量管理 产品成功数据包络分析指南》、格力的《质量管理 基于顾客需求引领的创新循环指南》、厦门航空的《质量管理 文化和机制支撑服务提升指南 》等,极大丰富了质量管理方法标准;另一方面是从质量意识层面,提出了质量文化标准,并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质量文化标准的制定,标志着质量管理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把过程方法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过去的30余年里,ISO 9001不断改版,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虽然也有对人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主要侧重于技能层面,并没有从文化、理念层面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工具方法。因此,对质量文化标准的制定是质量管理领域标准的新探索,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专业做事、用心做事,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
历经30余年的发展,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丰富、创新,助力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跃升,对卓越质量的追求不断升级。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过程中,铸就了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品质之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强国作为我国“十四五”发展中四个强国建设之一,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将不断创新,顺应新发展,满足新需求,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助力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264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