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未来中国标准化工作应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02月03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未来5~10年中国标准化工作会有质的飞跃
从我们工作在一线同志的视角来看,未来5~10年中国标准化工作会有质的飞跃。
为什么这么说?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包括再往前,通过标准化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再次腾飞和质的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实施,为推进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保障。
第二,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更为深刻,国家也会加大投入。标准化是专门的学科,是一门科学。以往很多人误以为标准只是批准的文件,但实质上并不是。既然是一门学科或者一门科学,标准化就有非常典型的科研属性,既有基础科研的特点,也有应用科研的特点。就应用科研而言,其具有投入力度大、市场回报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变现速度也会很快的特点。通过标准化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益可量化。
举例来说,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有个标准效益的评估算法,标准化对产业发展GDP的促进作用在28.44%,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为37.4%。我们国家由于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数值高低不一。比如家电标准对整个行业的促进作用,可能比英国的那个数值还要大一点。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第一、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要;第二、在前期的标准化制度性设计和保障的情况下,未来5~10年会有一个高质量的大发展。
把标准化工作放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外双循环高度通盘考虑
当前的制度设计为推进我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如果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国际化等多维度来考量,我认为要提高标准化在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度,提升科研力量,打造高质量人才梯队、拓展国际视野。
上面讲到讲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因此对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及其带来的效益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目前在大多数领域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只是觉得很有用。但到底有多大用?在某些行业还说不清楚,这也间接影响到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认可。未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标准效益评估方法,并结合我国的行业具体情况来充分反映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目前,感觉标准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反映,应进一步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标准成果的彰显度。怎样提高标准化的认可度?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未来在各类科技成果申报时,包括一些国家奖项的评选和各类人才称号评比时,能将标准科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单列出来。从而让大家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一个学科,就像我们熟知的物理、化学、数学学科一样。通过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标准化的示范作用。
如何提升标准化科研力量?当然是科技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标准化科研项目给予支持,每年持续滚动地给予支持,这样才能实现好科研好标准。有了好的标准,在高标准化的引领下,实现初创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升级创新,将初创技术转化为产品,实现技术成果的变现,推动科技创新水平螺旋式上升。标准化产生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标准化领域,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也有非常详实的数据。应该说,标准化的投入产出比很高,如果是运用得当,效果会非常大。
大家都知道,从事标准化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它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和洞悉整个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国内外的情况都要了然于心。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好的标准化人员是非常短缺的,现有的标准化人才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能制订长期的标准化人才储备计划,在不同时期都能有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我们标准化的事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标准化是一个需要积累和积淀的事业。怎样建设高质量人才梯队?首先让社会各界认为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术工作。对于标准化从业人员来讲,要给它与贡献相当的认可和待遇,以使标准化人员有一种职业自豪感,心无旁骛地扎到标准化工作里边,深耕细作,成为标准化的“名匠”和“大师”。
从国际标准化层面上来说,应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也向别人学习,现在实现了标准化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们也愿意将我们在标准化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与全球分享,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举例来说,新冠肺炎在全球暴发,我们家电行业依靠2003年SARS后积累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很多能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杀的电器。这些产品不仅服务于全国抗疫和复工复产,还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如巴西等疫情严重的国家,助力全球抗击疫情。因为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不仅需要把国内的疫情控制好,还要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国家能够尽快把疫情控制下来。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变得更安全。标准化工作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高度和视角。
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标准化也好,国际标准化工作也好,应该把我们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外的双循环通盘考虑。通过标准化人不断的努力,向全球贡献更多的标准化智慧,进而为解决全球公共问题提供国际标准化的公共产品。
未来标准化工作应从数量型标准化向质量效益型标准化转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整个标准化的实践是有模式可循的。我认为,当前阶段很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都经历了跟跑、并跑到领跑3个阶段。在现阶段,应避免只关注标准的数量而忽视标准的质量。未来标准化工作应从数量型标准化向质量效益型标准化转变,聚焦标准化能为标准的利益相关方带来多大的效益。
未来,应有计划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机构。希望大家齐心共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产生像ASTM和IEEE这样的知名国际化标准机构,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标准化服务。
另外,建议未来对标准工作的考核能从现在的完成率等指标向注重标准实施后产生效果的转变。这将对未来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好的引导,让大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制定好标准上来。
人们总有一天会认识到标准化的益处无处不在,高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希望共筑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306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