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本地化布局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0年11月20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相比较前两年展现全球性领先的创新产品和服务,UL此次更强调中国创新,关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智慧”和“健康”。
如在现场,海尔获得了OCF云云互联证书,标志着其OCF通用云接口已经通过了严格的OCF认证。而海尔智家云通过OCF认证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也将增强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在国际物联网的影响力。
据了解,OCF 通用云接口认证项目于2020年7月发布,是物联网行业开创性的云云互联认证项目。海尔集团在OCF通用云接口认证项目发布仅一个月时,海尔智家云即通过了认证,充分彰显中国创新的全球领先性。
当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中国创新、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际领先的标准开发和检测认证机构的UL,在进入中国市场的40年中,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优质的本土化检测认证服务。至今,他们已为中国超过2万家企业提供过专业服务,助力其成功进入全球市场。
“标准制定的两个关键要素,首先标准必须是足够先进、是要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其次标准开发和修订过程要公平透明。”
UL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冯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一个问题出现,新的标准需求产生,首先要去寻找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厂商,各方达成“制定该标准是必要的”的共识。在形成的专家组里,每个人可从自己涉及的领域提出意见,最终形成基本的内容。基本的标准内容由行业领先厂家采纳,逐渐演变为行业性质的标准。当它应用到一定程度后,会向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报备,推荐其成为国家标准。
根据智研咨询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9472家,较2017年增长8.6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较2017年增长18.21%。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及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尽管检测市场预期良好,但在中国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暨“十四五”规划会议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曾表示,目前市场上还是存在着“朝底竞争”的问题,大家不是竞相地提高标准,而是竞相地放松标准,劣币驱逐良币。
在华40年,冯皓观察到UL的客户在横向、纵向的发展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从横向看,涉及行业越来越广;从纵向看,客户产品的附加值和水准正不断提高,这也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跃式发展。
“企业谋求发展、扩展市场,不仅要把产品卖出去,更要有差异化竞争力。品牌差异化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品质、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功能设计的创新。”
尽管客户的需求随着经济环境、市场政策、企业发展规模变化而变化,但一个不变的需求:如何帮助客户规避风险。而检测机构之间的差异化能力也最能在这个方面上体现。
“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所面临的风险非常大。之前有个客户,他的包装废弃物里含有的化学成分不符合当地规定被罚了5000万美金。因为美国很多州的法律是不同的。他当时没有考虑那一层。所以我们必须是往前端,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与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引领标准的开发。”
在国家提倡“双循环”的大背景下,除了帮助中国企业以更好的品质、安全性能走向国际之外,冯皓还看重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在机会。
“中国市场越来越注重质量品质和品牌。从长远来讲,我相信中国会成为一个消费者的市场。除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创新。中国很多新创企业在应用层面的想法,放到国际上去看是非常新颖的。比如Tik Tok,国外有类似软件,但是它的算法和它在年轻人当中受欢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做好一种桥梁,通过我们的技术服务帮这些中国创新、产品做得更好。”
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消费者喜好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要把握好国内市场机会,冯皓认为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市场的理解、与客户合作的方式、反应速度都需要做出调整。
此外,硬件设施亦是关键。2019年,UL 在华全资子公司——祐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美金。一方面,对UL上海实验室进行了扩建,另一方面,成立了UL常州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去年七月在常州武进高新区奠基兴建,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链提供全面的电动汽车电池检测与技术服务。
随着由双循环驱动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UL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本地化的布局,加大在中国本土实验室的投资和中国工程师团队的建设。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423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