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百年话标准(90):标准助推构建气象事业新发展格局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09月27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与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相比,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稳扎稳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较好地发挥了标准对气象事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自2000年第一项气象行业标准发布以来,到2020年底,共制定发布气象领域国家标准195项、行业标准600项、地方标准707项、团体标准19项。
气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气象局先后印发了气象标准体系构建和标准化规划、气象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等相关文件,形成了包括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象等十四个专业领域在内,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四个层级组成的气象标准体系,标准化领域覆盖完整、重点明确,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计划性和协调性得到了明显加强。
气象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国家级层面气象标准化技术组织实现了对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全覆盖,研究型业务、支撑性定位的标准化专业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级层面的气象标准化技术组织也不断健全。特别是随着气象标准化分类、分层培训的逐步推进,大量一线业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跨领域、懂专业的气象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培养并发展壮大,为进一步传播标准化理念、带动标准化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气象标准化机制不断健全。中国气象局先后制定印发了《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关于国家级气象标准化主要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编印了《气象标准复核工作规范》《气象标准化工作手册》等规范性资料,创建了标准预研究、预审、复核与会核、指令性立项、制修订快速通道和信用管理、地方标准信息报告、标委会年度评估等具有气象特色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主管职能部门分工主导”的标准化工作协同机制,使气象标准化全流程日趋规范化。
标准作用和效益的发挥与否,关键在于实施应用。而适用、好用的标准才能广泛实施应用。为此,气象部门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需求,服务大局,立足民生,面向公众、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将标准供给和满足需求有机结合,成效日益彰显。
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气象标准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农业干旱等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 青枣》《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 酿酒葡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 柑橘》等标准,为健全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气象力量;《太阳能资源等级》《植被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等标准紧紧把握气象趋利避害的功能,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新需求,为气象更有力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及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先行,全力保障气象改革发展和确保履职尽责。气象装备、信息化等领域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气象信息服务、气候可行性论证、防雷安全等监管领域出台的系列标准,为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要求,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地实施提供了配套、有力的技术支撑,客观上也大大提升了气象履职能力和水平。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体系,筑牢安全底线。《森林火险气象预警》《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等一批重要标准的发布实施,贯彻了党中央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为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加强开放合作,不断推动标准“走出去”。《气象卫星数据分级》《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等多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在推进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应用服务体系,以及提升气象国际合作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
展望“十四五”,气象标准化工作将继续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支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气象强国建设为主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防灾减灾、气候变化、服务保障等重点方向,持续优化体系结构、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开放合作、实施重点突破、加强支撑保障,致力于满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需要,全力为构建气象事业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化力量。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260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